“那些该死的中国人总是咳嗽”。2025年9月27日,中国网球公开赛男单第一轮比赛中,意大利选手穆塞蒂因被看台咳嗽声干扰,打丢关键分后说出了这句充满歧视的言论。尽管他事后道歉称言论“仅仅是针对看台上几位持续咳嗽的观众”,但伤害已经造成。这不禁让人想起不到一个月前,美国网球选手汤森德在深圳参加比利-简-金杯总决赛时,在社交平台公开嘲讽中国菜的事件。她对花胶烧甲鱼、干锅牛蛙等菜肴嗤之以鼻,称“这是我看过最疯狂的食物”。
每年中国赛季,似乎总有外国球员因不当言行引发争议。从斯维托丽娜、里内特、巴多萨到如今的穆塞蒂和汤森德,“塌房” 几乎成了中国赛季的固定戏码。穆塞蒂事件发生后,有记者在社交媒体的评论引发了共鸣。这不是孤例,而是一种现象:外国球员来到中国参赛,却带着某种文化优越感和歧视心理。这些事件散布在各年度报道中,勾勒出一条连续的时间线。几乎每年中国赛季,都有外国球员因不当言行引发争议,随后是千篇一律的道歉流程。
穆塞蒂的道歉声明中提到:“这件事发生在第二次抢七的紧张时刻,但这绝不是借口。” 这种辩解暴露出一个现实:在压力之下,人们容易暴露出内心深处的偏见。汤森德在道歉中说:“作为一名职业运动员,我深知自己非常幸运能够周游世界、体验文化差异。” 这段看似真诚的道歉,却折射出一些问题:这些运动员将中国菜视为“奇怪”和“疯狂”的食物,背后是文化中心主义在作祟。
类似事件中一个值得玩味的细节是:穆塞蒂抱怨的咳嗽声,实际上可能来自支持他对手的法国观众。这个误会揭示了许多歧视言论的特征:先入为主地将特定行为与某个群体挂钩。当我们剖析这一系列事件时,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浮现:为何我们会对这些运动员的行为感到惊讶?答案或许在于我们给体育明星戴上的光环效应。
网球运动员和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士一样,只是精通特定技能的普通人。穆塞蒂是优秀的网球选手,2024年温网四强和奥运会铜牌得主,但这不意味着他具备跨文化理解的敏感度。汤森德在双打领域成就斐然,曾获温网女双冠军并排名世界第一,但这与她对中国文化的尊重没有必然联系。体育技能与人文素养是两种不同的能力。波兰网球选手里内特在2023年澳网爆冷门击败前世界第一普利斯科娃时,展现的是专业体育精神。这种基于竞技表现的关注,才是体育交流的本质。
面对连年“塌房”现象,中国观众需要调整心态。欣赏球技而非盲目崇拜人格,或许是更为健康的态度。体育竞赛的本质是竞技表现,而非偶像崇拜。里内特在2023年澳网的“黑马”之旅,斯瓦泰克在印第安维尔斯的晋级,这些运动员的赛场表现本身就值得欣赏。将运动员视为“偶像”,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失望。体育明星的本质是专业技能突出的人类个体,他们与所有人一样存在缺点与偏见。
中国观众应当建立的文化自信是:欣赏出色球技的同时,对不当言行保持批评态度。穆塞蒂和汤森德的道歉表明,中国观众的声音能够产生影响。穆塞蒂在道歉中写道:“我一直钦佩中国人民,我真的很感激能在你们的国家打球。我从2018年开始到中国参赛,在这里我总是感到非常受欢迎。” 这些话语在事件发生后显得格外矛盾。
网球赛事年复一年在中国举办,而类似事件却依然频发。2023年澳网,里内特创造职业生涯新高;2024年温网,西尼亚科娃和汤森德合作夺冠——这些纯粹的竞技时刻才是体育交流的价值所在。当我们下一次坐在看台上或打开电视观看比赛时,或许应该学会将球技的欣赏与人格的崇拜区分开来。体育精神的本质在于竞技本身,而非对运动员的盲目神化。(来源:网球之家 作者:小迪)
上一篇: 山口茜20击败安洗莹,夺得韩国羽毛球公开赛女单冠军
下一篇: 返回列表
Copyright © 2022-2025 jrs直播. All Rights Reserved. 网站地图 津ICP备16007146号-1